再過不久,他們就進入了“為什么”年齡段,z*喜歡問的就是“為什么”。“為什么這個這樣?”“為什么那個那樣?”“為什么這個不像那個?”等等等等,沒日沒夜,經年累月,反反復復,各種“為什么”。好父母就像好老師,會歡慶這個“為什么”階段,會試著將它作為孩子發展的積極轉折點。當然,另外一種態度就是極不耐煩,教訓孩子“別再問這些傻問題了。”無論父母如何處理這些紛至沓來的“為什么”,我們都可以從兒童的行為中發現,凡事問個“為什么”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本能,似乎存活的時間也很長。這是件好事,因為于公于私,用正確的方式提出正確的問題通常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用有效的方式聰明地提問,這種能力不能靠直覺,而要通過學習來掌握,并且值得格外努力地學習和提高。
在某些行業中,學會如何提問是正規學習的一部分。想想電視脫口秀主持人、心理學家、人事專家、法庭律師、調查記者等行業就明白了。但是,除卻這些行業以外,用更有效的方式提問其實對各行各業都有好處。相反,不能或不愿提出正確的問題常常是失敗的根源。一個重要的例子就是銷售員不問清顧客的需求就開始兜售產品。這種做法玩不長。
在某些行業中,學會如何提問是正規學習的一部分。想想電視脫口秀主持人、心理學家、人事專家、法庭律師、調查記者等行業就明白了。但是,除卻這些行業以外,用更有效的方式提問其實對各行各業都有好處。相反,不能或不愿提出正確的問題常常是失敗的根源。一個重要的例子就是銷售員不問清顧客的需求就開始兜售產品。這種做法玩不長。
提問的學問千變萬化,與語境甚至文化背景都有關系。正確有效地提問需要三個要素:有序思維,尊重和信任。
s*先,有序思維指的是要提前想好需要了解的主要信息,然后再以可以促進獲取信息的方式組織好問題的架構。考慮周詳的問題可以實現這一點,同時也可以更多地避免回答者閃爍其詞或流于應付。舉一個提問欠考慮的例子,在招聘中讓應試者用“是”或“否”來回答有沒有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當然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是”了。更好的做法是把問題改為陳述題,讓應試者描述一下可以證明他們解決問題能力的情景。(人力資源入門小知識之一)
其次,尊重也十分重要。提問者高高在上或漫不經心都會讓事情脫軌。(當然除非你是獄卒,對方是囚犯,但我們這里說的是提問而不是審問。)借助語言和肢體動作,對方需要感受你的尊重,包括尊重他本人、他的職位、他的智慧、以及寶貴的時間等等。在這方面表現出謙恭和真誠十分可貴,因為這些都是成為好聽眾的必備素質,可以讓人對你敞開心扉。尊重也關乎初步信任的建立,或者至少可以緩解掩蓋在表面下的不信任。
斯塔茲•特克爾是美國偉大的作家、廣播家、歷史學家、演員,于2008年去世,享年96歲。特克爾具備一種非凡的能力,可以對來自各行各業的陌生人進行訪問。他無數次成功地打開了陌生人的話匣,讓他們把自己的生活故事、不堪之處乃至種種都和盤托出。特克爾也具備贏得尊重,建立信任,提出高水準的問題并仔細聆聽的能力。所以他對美國及美國人的口述歷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幾年前我在科羅拉多州圓石市訪問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他告訴我優秀的領導提問比發表意見多,而且比大多數人更會用不同的方式組織問題。他說有追求的領導和經理人應該多想想提問和表態的比例。他還發現杰出領導的發問風格更著重于如何獲得基于經驗的證據和事實,而不是意見看法。這再簡單不過了。聰明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問的問題z*多。風俗文化常常阻礙人們提問,有時是怕冒犯人,有時是怕問出蠢問題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傻。我的指導原則是只有問不出口的問題才是蠢問題。這再簡單不過了。聰明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問的問題z*多。所以我的忠告是“不斷地提問”,但事先一定要想好。考量提問和表態的比例,以及改進組織問題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是,拜托你不要問我“為什么”。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